1.不尋常的工作
許多人初到菲律賓,最感驚訝的便是許多商家、餐廳、大樓或百貨的門口都有手持長槍或腰間係槍的警衛,全國各地無所不在,好多人都會問他們拿的是真槍嗎?是的,菲律賓在特定條件下持有槍枝是合法的。然而,哪來那麽多歹徒讓警衛發揮作用啊,所以警衛的工作實際上變成是幫你開關門,感覺乃是十分多餘的「冗員」。但換個角度想,既然有人免費幫你服務,又強化了安全,有什麽不好呢?如果有一天菲律賓取消了警衛製度,全菲律賓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失業了。所以警衛這工作最大的功能也可解釋成叫:「創造國人就業機會。」
當你走進沒有警衛的便利商店時,可能會有個小孩兒從一旁衝出來幫你開門,而他這麽做,當然是希望獲得某些物質如金錢上的回報。嚴格地來說,這也算一份工作,至少他們懂得有做事才有回報,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所以才想到了這種方法,比起什麽都不做卻隻會伸手要好得多。有的人則是在觀光景點等你抵達時對著你演奏樂器或唱起美妙的歌曲來,也有的人是口念福音拿著迷你信封袋請你放些披索來表達你對上帝的虔誠,至於你要不要捐獻,則依據你個人的意願囉!這些都是隨緣、隨喜的。
在大眾交通工具吉普尼(Jeepney)旁,常常有一種高喊著這台車要開往某地,並吆喝乘客上車的人,這種人叫Barker,如果有人因此上車,他便可以向司機抽取一點點傭金。大馬路邊也有人會問你要去哪,並幫你攔出租車,隻是你若坐了他攔的車,你就必須要給他小費。
公交車或吉普尼靠站時,會有人走上車或在車窗旁兜售礦泉水(Tubig)、玉米(Mais)、炸豬皮(Chicharon)、椰子派(Buko Pie)、花生等各式各樣土產和零食,有時,甚至會有小朋友拿著一塊抹布跑到車上,彎著腰開始擦每個人的鞋子,期望有人能給他小費。司機不會向他們收取車資,因為這是菲律賓貧苦人家的生存之道,大家彼此有著不必明言的默契。
2.小包裝的物品
菲律賓路旁有很多雜貨店,通稱叫「Sari-sari Store」,裏麵賣的盡是菲律賓人日常生活用品,如洗發精、沐浴乳、咖啡衝泡包等等,而這些東西就像一串串葡萄一樣掛在窗口,全部都是小包裝的,一包5p。
↑菲律賓常見的雜貨店就長這樣
為什麽呢?除了使用的習慣和便利性的原因之外,一言以蔽之──大多數菲律賓人沒錢買大包裝的。「一瓶洗發精要200~300p,貴又用不完,隻要買便宜的小包裝,用完時再買就好了。」──這是菲律賓人的思考邏輯。
大馬路邊有人賣著糖果和香煙,也全部都是散裝的。一顆一顆、一根一根分開賣。試想:超市一包賣35p的曼陀珠(Mentos)糖果,內有50顆,一顆賣1p,全部賣完是不是就賺了15p呢?小販自己就是老板,不考慮人力成本,利潤可是高達40%啊!(請大家記得在超市要買整包的曼陀珠,比買一條便宜很多喔!)
每到菲律賓的超市,總是要大排長龍,菲律賓人的購物推車裏東西總是多到快滿出來。看到這種現象,我都心想:你家一定是開雜貨店吧!實際上,用小包裝物品的習慣代表著菲律賓人買東西時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不過,有些東西也不一定大包裝就比較便宜喔,你必須要比價,不知道這是不是廠商的逆向操作手法,這就是菲律賓奇妙的地方。
↑菲律賓人瘋狂的購物車
3. Wala
Wala是菲律賓國語Tagalog「沒有」的意思,老實說,當你聽到這個詞時,常常代表了讓你失望的事。怎麽說呢?例如:到餐廳點餐時……「我要點A套餐。」「Wala!」到百貨購物時……「請問這件衣服有別的尺寸嗎?」「Wala!」在外旅行時……「請問還有船到對岸嗎?」「請問還有公交車嗎?」「請問還有房間嗎?」「Wala!」(明明我就是外國人,你幹嘛跟我講菲律賓話啊!)
↑在菲律賓點餐最怕聽到Wala
每次聽到Wala,內心就好像受到沉重的一擊,也不禁懷疑,為什麽菲律賓人的生活中總是充斥著Wala呢?雖然Wala常常伴隨著不便,但反過來說,你也可以活用這個詞。當路邊有人向你要錢時……「Wala!」朋友向你借錢時……「Wala!」有人問你有沒有女朋友時……當然也是回「Wala!」
請不必介意我教你這樣說,因為聽到這個詞,對菲律賓人而言,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根據我的觀察,某些狀況下菲律賓人說Wala並不是真的「沒有」,而是一種敷衍的態度,很可能隻是他懶得動頭腦,或他正專注在別的事情上。遇到這個情形,隻要你耐心請菲律賓人再幫你想想辦法,也許你想要的東西就會從Wala變成Meron(有)喔!
4. 第三性
泰國的Ladyboy(即第三性,俗稱「人妖」)特別多,人盡皆知,但其實菲律賓也不遑多讓。Ladyboy在生理上是男性,然而打扮或舉手投足皆十分女性化。菲語一般稱其為「Bakla」,在菲律賓中部維薩亞斯群島一帶則稱為「Bayot」,這兩個詞原指同性戀(Gay),但菲律賓人並不刻意區分Gay和第三性。菲律賓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Ladyboy的身影,年齡上至60歲老人,下至5歲孩童,不分老幼。
菲律賓各地常舉辦Ladyboy選美比賽,為了這「Miss Gay」後冠,佳麗們無不濃妝豔抹,穿著華麗火辣,展露最性感的一麵,讓人雌雄莫辨。不過,在比賽之外可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在隨性的菲律賓,一般Ladyboy的打扮可完全與美豔時尚沾不上邊,常可見路上的Ladyboy們挺了個大肚腩,卻穿著超緊身T恤、超短熱褲及拖鞋,說話時要帶個五顏六色的蓮花指,這可說是菲律賓第三性的另類風格。
↑比女人還女人的菲律賓第三性
某次我問一個菲律賓女性朋友說她怎麽不交男朋友,她回答我不是她不想交,而是菲律賓男人太少了,一堆男人變成Ladyboy也就算了,還和她們搶男人。聽了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為什麽菲律賓會有這麽多第三性?我認為或許可用心理學來解釋,即在5歲以前的「性別穩定期」,父母過於隨性而沒有特別教導或幹涉小孩該如何當個男生或女生,如此一來小孩對性別認同產生錯亂,也就不足為奇了。第三性在保守的華人世界裏可能被視為異類,飽受歧視,但在菲律賓被接受度很高。各行各業中都有她們的身影,其中不乏名模或知名主持人,菲律賓人早已習以為常,難怪菲律賓是被評為全亞洲性別最平等的國家呢!
外國人被某些不正經的Ladyboy迷惑而「誤上賊船」的事件時有所聞,2014年就發生了在克拉克(Clark)的美國大兵疑似因將Ladyboy當成真女人帶回房間溫存,懷恨在心而殺害之的事件,轟動了菲律賓全國。那麽,究竟該如何判別對方是否為第三性呢?很簡單:照片修的很誇張、長得高、肩膀骨架或手腕較寬、眉毛特別粗、打扮無比妖豔、走路婀娜多姿、超乎想象地主動與熱情、比女人還女人的人,必定就是第三性。
5. 出租車
出租車司機,作為一種任性的職業,也算是菲律賓不可思議的「奇葩」了。在台灣,出租車司機巴不得搶著載客人,但在馬尼拉,是司機選客人,你不搭就拉倒,我還趕著要回家咧,狂放到一個無以複加的境界。
↑這位出租車司機看我拿著相機便擺好pose叫我拍他
許多遊客在菲律賓最不堪回首的經驗之一便是搭出租車,尤其是在馬尼拉,司機總是會絞盡腦汁編出五花八門的理由來向你收(騙)取額外的費用。因為馬尼拉的出租車司機總愛玩心理遊戲,當遊客一坐上車,就是「談判」的開始,也是場耐力十足的心理戰。
許多背包客總是提示大家說:上出租車要馬上說By Meter(跳表計費)。其實我並不推薦。明明搭出租車跳表乃理所當然之事,說出By Meter隻代表你是不常來而內心恐懼怕被坑的觀光客,此時司機心裏可能正在竊笑,又來了一隻肥羊呢!正確的方法是直接光明磊落地告訴司機你要去哪就好了(這可是我向熟識的出租車司機確認過的),而且是要講出明確且易懂的目的地地標(當然,你要先查好),而非道路名稱,否則你和司機很容易雞同鴨講又徒勞無功,更慘的是如果司機(故意)搞不清楚你要去哪,把你載到錯誤的地點,不但會耽誤你的行程,而且司機還是會照樣向你收取表上顯示的費用,他才不想多付一毛汽油錢呢!說到這個,有時候他們開到半路還會去加油,當然,等油加滿的時候表照跳,你說奇不奇?
如果一上車,司機遲遲不開車,還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或是拿出貴得離譜的價目表,告訴你這是公定價,那很明顯他絕非老實的司機,最好趕快下車。若很不幸地你沒及時下車,那恐怕就成了任人宰割的肥羊了。
雖然遇到惡司機令人不悅,但遇到服務好的司機,卻又會讓人有特別心曠神怡的感覺,此時多給點小費鼓勵他們也無不可喔!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